福清佾舞上榜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
发布时间: 2024-02-25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福清佾舞榜上有名!



1.png



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 


三、传统舞蹈

640.png






两岸接力传承的非遗——佾舞



2.jpg

在福州文庙展示的佾舞(资料图)。记者 张旭阳摄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2023年5月18日晚,在“中国—中亚峰会”上,佾舞曾作为最高礼仪迎接中亚五国远道而来的友人。当晚,中国在西安大唐芙蓉园以唐朝传统迎宾仪式欢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中亚国家元首夫妇,这让福清市立达孔学会会长、国家级非遗“佾舞”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宗霖很激动。


这次迎宾仪式现场跳起的“八佾舞”是规格最高的礼仪舞蹈。2021年,福清佾舞入列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3.jpg



佾舞源自河洛“六代乐舞”,始出周公制礼作乐,其精髓就是孔学诗礼乐文化的核心载体,影响波及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东亚汉字文化圈。



佾舞的历史渊源


佾舞是古代朝廷钦定的纯礼仪性质的乐舞,主要适用于接待国宾、学校开学与毕业典礼,以及月令仪式、国家公祭和释奠先师等各种祭祀活动。在献舞时,诗、礼、乐舞三者并起,以行列人数依阶级高低严格规定形成佾舞方阵。所谓天子八佾,即八行八列共 64 人表演,下分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呈献佾舞时,左手横拿籥在内,右手直拿翟在外,象征正直;翟籥结合,呈现阴阳和谐、天地秩序。公元前 1038 年,周公在洛水之滨营建洛邑,定鼎洛阳,开始制礼作乐,他在因革损益夏商礼仪乐制的基础上,整理并继承前代的乐舞文化遗存,制定了一整套的宫廷乐舞制度,即黄帝时的 《云门》、唐尧时的 《大咸》、虞舜时的 《大韶》、夏禹时的 《大夏》 及商汤时的 《大濩》,加上周代所制定的 《大武》,统称“六代乐舞”。其中前四代的乐舞是因禅让而治天下,称为“文舞”,表演者手持乐器;后两代是以武力而安天下,属于“武舞”,表演者要手持干戚 (即盾和斧)。这种“堂上登歌、堂下乐悬、文武佾舞”的礼乐形式被后世称为“雅乐”。礼乐文化不仅维系了周朝立国 800 多年,也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走向,成为后来儒家思想的源流,对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佾舞的拓展传播


佾舞起源甚早,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后来演变为祭奠孔子和历代贤儒的专用仪轨。汉唐以后,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深入和频繁,佾舞文化传播到东亚汉字文化圈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4.png

▲佾舞团参加福建省政府组织分别赴泰国、柬埔寨参加“中国福建周”文化对外交流与对话



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儒家典籍和汉字被大规模使用,朝廷专门设立国学,教授 《五经》 和 《论语》 等儒学典籍。北宋政和三年 (1113) 和五年 (1115),应高丽王朝请求,宋徽宗赐其大晟乐和一整套的雅乐乐器、曲谱和佾舞。政和七和(1117),高丽遣使来北宋求教声律。宣和六年(1124),北宋派遣徐兢出使高丽,归国后写成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共四十卷,书中详细记录了宋神宗至徽宗时期赠予高丽祀孔乐器和选派乐师去高丽教授宫廷雅乐的情况。北宋的“靖康之变”和灭亡,很多乐舞被破坏而散失,但宋代的祭孔祀典及 《大晟雅乐》 却因之在韩国得以完整保存。



释奠礼延续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每年春秋在成均馆大成殿和全国各地 234 所乡校及书院举行。释奠礼采用中国宋朝的释奠乐舞和仪注表演八佾舞,初献礼以文舞,伴随 《保太平》 曲调起舞,左手执籥(三孔短笛)右手持翟(雉鸡的羽毛);亚献礼和终献礼以武舞,伴随 《定大业》 曲调,左手执干(木制的斧)右持戚 (木制的五角形盾)。



天武天皇四年 (676) 设立“太学寮”,专门传授儒学。大宝元年 (701),日本开始举办祀孔大典,并设立“雅乐寮”,内有唐代乐师。神户天皇景云二年 (768) 效法唐朝,尊孔子为文宣王,祀典的礼仪程序、服饰和祭孔音乐效仿唐制。



从 15 世纪初期的黎朝 (1428—1789) 至 19 世纪中叶的阮朝 (1802—1945) 有组织地输入中国明朝的宫廷音乐。据 《大越史记全书》 记载,“造雅乐,以文官子为经纬郎,武官子为整顿郎,习文武舞”,文中出现的雅乐以及与此相关的文武之舞是中国雅乐的术语及佾舞形式。上书在该条目出现后三十五年的昭平四年 (1437) 又详细地记载了越南宫廷从中国明朝引入雅乐制度和使用乐器及演奏形态等情况,“其堂上之乐,则悬大鼓、编磬、编钟、设琴瑟、笙、箫、柷、敔、埙、篪之类。堂下之乐,则悬方响、笙、箜篌、琵琶、管鼓、管笛之类”,礼仪法度遵循中国的雅乐形式,一直持续到阮朝。


5.png

▲佾舞团参加福建省政府组织赴澳门参加“福建文化节”文化交流暨妈阁庙广场行初献鼓、初献礼祭天仪式



传承佾舞的“福清实践”


福清,地处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公元 699 年置县,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有着十分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和人文底蕴。孔学六艺文化 (周礼佾舞)在福清传承源远流长,清乾隆木刻版 《福清县志》 详细记载了官方集体传承佾舞的建制,为六佾标准 36 人、备补 4人。北宋福清籍大晟府乐师刘诜为佾舞礼乐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形成了福清特有的文化积淀。


刘诜与北宋 “大晟乐舞”


福州福清县北里人刘诜,字应伯,精通音律,被应召入京,被任命为大晟府典乐。大观三年 (1109) 五月,刘诜负责制礼作乐 《大晟乐章》,被宋徽宗定为国家正乐颁行天下。大观四年 (1110) 八月,刘诜主持编撰 《大晟乐书》,在梳理总结唐宋以来国家乐理与乐制的基础上,对北宋佾舞的程式与动作加以规范,成为中华民族礼乐史上的一项重大成果和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载入 《宋史》 而流传至今,为福清“海滨邹鲁,文献名邦”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和有力的依据。



6.jpg  7.jpg




“大晟乐舞” 的文牍遗存


佾舞文化自周秦以来,历代王朝的佾舞表演动作及规模也不断发展变化,至北宋徽宗时期发展到顶峰,开创了文字记载佾舞之端,成为后世效法的楷模。明之李之藻沿承北宋大晟府“大晟乐舞”,编撰 《頖宫礼乐疏》 并配以图谱解说,再创佾舞图文并茂的珍贵文化遗产。清之纪晓岚又将 《頖宫礼乐疏》 收录在 《四库全书》 之中得以流传,是迄今各国各地区孔学礼乐文化研究机构的权威考据文献。


1981 年在国家重点艺术科研究项目中,北宋大晟府“大晟乐舞”作为曲阜孔庙祭祀音乐被山东文化厅编撰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山东卷》。负责该项编委任务的江帆、艾春华夫妇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曲阜孔庙祭祀乐舞进行挖掘、整理和模拟研究,后在 2001 年出版的 《中国历代孔庙雅乐》 一书中,系统阐述了北宋大晟府“大晟乐舞”是元、明、清初、民国各时期的曲阜孔庙祭祀乐舞一脉相承的文脉。该书详细说明了 1989 年北京孔庙和 1984 年、1985 年山东曲阜孔庙等佾舞都是参考清代后期文献资料的模拟经过。


福清传承佾舞现况


2011 年 12 月至 2012 年 2 月,邀请原台湾孔府管理处主任江逸子老先生在福建博物院举办“江逸子道艺春秋”国画回顾展及研讨会,首开两岸孔学文化与国画精粹交融结合,贯通以导览呈现儒学交流的先河,直接促成台湾孔学文化在闽传承。


2012 年 7 月,成立福清市立达孔学会,以传承“周礼佾舞”等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促进了两岸孔学礼乐文化的薪火相传,得到台湾佾舞传承人庄汶浈总教练的鼎力传授,并依据明代 《頖宫礼乐疏》 之佾舞图谱,在全国率先恢复和延续“大晟乐舞”,这是贯穿 5000 年来民族文化瑰宝一脉相承的见证,极具历史里程碑意义。


2013 年,福清制定佾舞保护计划,组建佾舞团,延续和传承了明代 《頖宫礼乐疏》 的佾舞舞谱和乐谱。政府财政还拨付 200 多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恢复和传承周礼佾舞,促使福清市佾舞传承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大陆地区“一带一路”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的窗口之一。


2014 年,组织开展“佾舞进校园”传承工程,建立了城关小学、龙华职专佾舞传承基地,学员普及 20 多所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年龄阶层。经过培训提升,福清佾舞团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具特色的专业佾舞展演团体。


2015 年,福清市佾舞团分赴泰国、柬埔寨参加“中国福建周”和澳门第三届“福建文化节”展演活动,增进了与沿线各国人民的友谊,对外开启东盟的发展战略之门,夯实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基础,发挥了重要纽带作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受到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办的表彰。


2016 年 4 月,福清市佾舞团应邀赴香港参加“福建非遗特色文化”展演,充分展示了八闽特色文化,体现了历史与文化的多样性,建立了福清与丝路沿线国家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新的平台。


同年 7 月,首届佾舞传承研讨会暨孔学文化推广专项基金设立仪式在福清举行,活动邀请了台湾的孔子第 79 代嫡长孙孔垂长先生,台湾佾舞传承人庄汶浈总教练等。两岸专家、学者就“福清佾舞传承的历史渊源和传承脉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影响深远。为更好地推广孔学文化,福建中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向至圣孔子基金会捐助人民币 200 万元设立孔学推广专项基金。


2017 年 1 月,周礼佾舞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是福清市第四项省级非遗项目,标志着福清佾舞传承水平进入新的历史高度。


2018年9月2日,孔学会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理事理事和领导班子。


2021年5月24日,《佾舞》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舞蹈类)名录。2021年9月18日,福清市立达孔学会被文旅部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佾舞》保护单位。


8.jpg

▲2018年福州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礼运大同•周礼佾舞》专场展演活动在福州飞凤山公园向游客互动实践


9.png

99.png

▲ 2021年“周礼佾舞·八音琴韵”展演活动在福州非遗展示馆向游客互动实践


来源:综合文化和旅游部和李宗霖论文《传承佾舞文化在福建福清的实践与探索》